I want to be heard, understood, taken seriously, aknowledged, empathised with, and responsed to quickly.
在台北時間、格林威治時間的著作裡看了些文章,想到這段時間,為了長進英文能力,聽說讀寫都要求自己英文英文英文。讀了幾篇文章之後,卻深刻體會到中文的威力,並非要排除英文的學習重要性(身在英國讀書,還是要以英文為重),只是想在這裡練習一下久違的中文。以前也曾投稿幾次自己的心得和感言在各個不同領域,台東、當代、早產兒基金會等等。也獲得很大的認同,自己很得意可以感動很多人,卻忘了自己說了些什麼也沒有留下來作為紀念。
於是我翻看過往的部落格,那些文字跳躍在開心的日子,傷心的時候用淚水暈開成一片,愛情來的時候每天都是甜言蜜語,壓力大的時候振奮人心的AW也會出來充場面,那些風花雪月的生活,部落格盡是飛舞的文字和感動的圖案。轉而看到來到英國的我的現在的部落格,像是荒蕪田地,盡是些黑色的人、灰色的天空、跟慘白的自己。==" 真替自己捏一把冷汗
如願的來到英國之後,才發現
以為會是充滿貝多芬、巴哈氣氛的英國,原來想聽古典音樂是要自己轉開頻道收聽的,訂票去觀看聆聽的。以為會是充滿維多利亞建築的英國,原來博物館免費,但是得自掏腰包去倫敦參觀。以為會是紳士淑女齊聚的英國,原來都在電視劇裡面,打開BBC iPlayer就可以觀賞了。跟心目中的距離差距甚大。可不是嗎? 人的想像力是無窮大的。 所以我每天轉開古典音樂台,看著BBC著名的劇作 Sense and Sensibility, Cranford等,偶而到郊區或倫敦參觀博物館或城堡,畢竟來到了夢想中的國度,總要一圓舊夢。 有沒有感覺像是來度假的? 其實不然,這半年的經歷是以眼淚和黑眼圈熬出來的,才有今天在這裡寫部落格神采奕奕的我。
很顯然這跟我的主題被聆聽、被了解、被認同、被同理、被尊重一點觀係都沒有,但是話說回來,說了這麼一大段話,不就是需要被聆聽、被了解、被認同、被同理嗎?
呼~ 交代了這半年的感想,該回去英文的思考ㄌ。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